在美国置业,除了购房本身的成本,后续每年的“养房”开销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压力山大。尤其对于非美国税务居民而言,持有房产涉及的税费、运营和维护支出并不低。然而,是否所有的房产费用都只是单纯支出?有没有一些开销其实可以用来合法减轻税负?特别是在出租、投资用途的背景下,税法中隐藏的抵扣条款,往往被许多华人买家忽视。这篇文章将带你逐一揭开美国房产抵税规则的细节,让你的投资组合更轻盈、策略更清晰。
在美国税法中,出租用途的房产拥有最多的可抵税开销,这是因为租金被视为“营业性收入”,自然允许扣除与之相关的运营成本。
1. 可抵扣的运营类开支有哪些?
出租房的相关费用广泛且种类繁多,根据美国国税局(IRS)公布的资料,以下项目都属于合法抵扣范围:
● 房产税(Property Tax)
● 房贷利息(Mortgage Interest)
● 保险费(Insurance Premiums)
● 地产管理费(Property Management Fees)
● 房屋维修维护(Repairs & Maintenance)
● 水电煤气(Utilities)
● 清洁服务费(Cleaning Services)
● 租赁中介费(Leasing Commissions)
● 广告费(Advertising)
● 垃圾处理及除虫(Trash Removal & Pest Control)
2. 折旧:无形但关键的抵扣工具
折旧(Depreciation)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税务工具。即便房屋本身未产生直接现金流,IRS仍允许按年度抵扣“建筑物”部分的价值。根据IRS规定:
● 住宅出租房:可按27.5年直线折旧法进行年度折旧。
● 土地不折旧,仅限于建筑物本身及相关改善项目。
● 若房屋购入价为$500,000,其中$400,000为建筑,年折旧可达$14,545。
此外,装修和新设备购置若单价低于$2,500,可一次性全额抵扣;高于此金额者,则分年摊销。例如,购入$6,000的厨房电器,第一年可抵扣50%,其余$3,000分年折旧。
3. 差旅及专业服务费用
出差管理出租房产的相关差旅费用(机票、酒店、用车)若用于业务目的,也可在合理范围内抵扣。同时,聘请会计师、律师、甚至报税软件所产生的费用也可一并计入抵扣范围。
相比出租房,自住房产的抵税政策明显更为收紧,尤其对非税务居民来说几乎无从受益。
1. 美国税务居民的两项主要抵扣
美国居民在拥有自住房产的情况下,通常可享受以下两项关键抵扣:
● 房贷利息:在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后,若房贷不超过$750,000,利息部分可抵扣。
● 地方与州税(SALT)限额:包括房产税在内的州与地方税合计最高可抵扣$10,000。
这两项加总后,若房屋贷款大、地税高,自住房在高房价区域(如加州、纽约)仍具有一定抵税优势。
2. 非税务居民则无法抵扣任何自住房费用
如果非税务居民购买自用房产,即便有贷款与地税支出,亦无法在美国报税中申报相关抵扣。这一政策对于短期自住或纯投资性用途者影响较大。
当一套房既用于自住又部分用于出租时,其税务申报与抵扣策略就变得复杂起来。
1. “14天或10%规则”:划分使用性质的核心指标
IRS规定,若业主自住时间超过14天,或超过出租天数的10%,房产将被视为“自住为主”,租金收入可能可豁免,但相应地不能抵扣出租相关费用。
2. 若出租为主,需分摊费用比例申报
假如一年中有100天用于出租,265天为自住,费用抵扣需按天数比例划分。例如,全年地税为$6,000,则可申报抵扣部分为:
$6,000 ×(100 ÷ 365) ≈ $1,644
同时,贷款利息等也需按比例分开申报。误报或未保留详尽记录,可能引发IRS审核甚至罚款。
某些高净值买家购入的美国房产并未用于出租或自住,而是用于增值投资或资产配置。这类“空置房”是否有任何税务利用价值?
1. 无法抵扣运营费用,但可增加成本基础
若房产未用于生产收入(出租、自住),则当年内的维修、地税、水电等支出无法抵扣所得税。
然而,这些支出可以计入房产“成本基础”(Cost Basis),未来转售时用以减少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 Tax)。例如:
● 购入价:$800,000
● 累积装修+维修支出:$100,000
● 卖出价:$1,100,000
● 应纳税利得 = $1,100,000 - ($800,000 + $100,000) = $200,000
2. 特别提醒:合理规划转售时间窗口
美国长期持有房产(超过1年)适用较低的长期资本利得税率(最高20%),而短期持有(1年以内)则适用普通所得税率(最高37%)。提前规划,有助于税务优化。
本文“美国房产持有成本高?这些费用其实可以合法抵税”由环球奢华家园整理提供。掌握抵税规则,房产投资才真正算“会算账”。美国房产成本虽高,但并非支出就等于负担。通过合理抵税,不仅能减轻税务压力,更能提升整体投资回报。精明的投资者,懂得从细节中找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