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买房,不少人第一步就是打开电脑、手机,开始在房产平台上“刷房子”。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初次接触美国房源系统的你,是否知道从哪里下手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如果你曾听说过Zillow,却还不清楚如何高效使用,那这篇文章将帮你理清头绪。
在正式使用Zillow之前,建议你先做一件看似简单但非常关键的事——梳理你的购房需求。美国的房源信息极为丰富,从城市小公寓到郊区独立屋,从新建社区到老式风格,无一不在平台上展示。但正因为太多选择,如果一开始没有明确“必须要什么”,很容易陷入信息过载。
建议你把需求分为两类:
● 主需求:比如你需要三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你不能接受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必须在特定学区内买房等等。
● 次需求:比如是否有壁炉、是否有游泳池、是否为角落地段等。
Zillow平台强大的筛选功能,可以帮助你根据这些具体条件做精准匹配。但前提是,你必须先了解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Zillow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房屋图片的平台,它更像是一个信息型数据库和社区地图的集合。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更有效地使用Zillow:
● 区域划定:Zillow支持在地图上手动圈定你感兴趣的区域。这对于“地段导向型买家”特别实用,可以避开不考虑的社区。
● 条件筛选:除了房型和价格外,你还可以设置房龄、户型结构、土地面积、停车位数量等几十种条件筛选。
● 学区和周边设施显示:Zillow在房源详情中展示该地址对应的学校评分,还能一键查看周边便利设施,例如医院、商店、公园等。
● 历史交易记录:想知道这个房子之前卖了几次?价格变化如何?Zillow上都有详尽的历史数据,便于你做出理性判断。
通过这些功能,Zillow不仅帮你“找房”,更帮你“理解这个房子”,让你不会被漂亮图片或吸引人的价格所误导。
很多人看房时会被“外观漂亮”的房屋或“网红社区”所吸引。但如果冷静下来思考:你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你会发现,有些被人忽视的生活细节,才是真正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
举个例子:
● 社区外观vs.生活设施:你更愿意住在一个每户人家门口都很整齐的街区,还是一个走几分钟就能到咖啡馆、便利店、公园的地方?
● 装修风格vs.通勤效率:你可能喜欢那栋翻新得很精致的老房子,但它距离你的上班地点却需要每天90分钟通勤。
因此,在使用Zillow浏览房源时,不妨在收藏房源的同时,也记录下你喜欢这个房子的具体理由。是距离地铁站近?还是后院够大可以养狗?这会帮助你在后续比较中,做出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判断。
在美国买房,价格往往是可以谈的,特别是在供需相对平衡的市场中。而“讨价还价”的关键,有时候就在于你能否灵活调整自己的容忍度。
例如:
● 你不在乎学区,但房子所在区域是优质学区,这对你来说就不是价值点,而是议价筹码;
● 你不介意房子远离城市中心,那些“位置劣势”可能正是你可以接受的让步条件;
● 你不打算种菜或办party,那一个不完美的后院对你来说也许并不构成劣势。
当你能理清“哪些条件是你不需要为其付出溢价的”,你在看房、选房、出价时都会更从容。而Zillow的筛选器也能帮助你快速剔除那些对别人很重要但对你无关紧要的房源,节省大量时间。
虽然Zillow是美国最流行的房产信息平台之一,但它的数据更新频率、房源完整度也有一定局限。因此你可以考虑在Zillow之外,也使用Redfin、Realtor.com等平台进行交叉查询。
特别是:
● 房源是否还在售? 有些Zillow上的房源可能已被下架或售出。
● 房价是否合理? Zillow提供的估价工具(Zestimate)虽然直观,但不等于官方评估,需结合市场趋势判断。
● 房源细节是否准确? 有些房源上传者可能只展示了部分照片或模糊信息,建议联系经纪人获取实地参观机会。
本文“在美国找房源用什么平台?Zillow使用指南来了”由环球奢华家园整理提供。Zillow不是万能的,但却是打开美国房产世界的钥匙。善用这个平台,不仅能更快找到你理想的房子,更能帮你做出更聪明的决策。找到好房,从了解Zillow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