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买房时,热心亲友或网络上总会有很多“过来人经验”抛给你,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甚至常被当成不容置疑的“黄金法则”。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有些建议看似划算,其实隐藏了不少陷阱。它们,真的适合你吗?
在电视节目中,破旧房屋翻新后的惊艳效果常常令人跃跃欲试。但现实是,翻新房屋远没有节目里那么轻松。对于缺乏施工经验的买家来说,翻新很可能会失控:隐藏的结构问题、电路更新、管道重建、合规许可证……每一项都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花费。
更别说,如果这是你的唯一住房,翻新期间你还得另找地方住,租金、搬迁、时间成本都需要纳入预算。一旦翻新成本高出预期,所谓“低价买入高价转手”的算盘可能最终落空。如果你不是经验丰富的房屋改造者,建议一定要在出手前找专业承包商评估房屋状况。
法拍屋(Foreclosure)和银行持有房产(REO)听起来像是购房者的“宝藏区”,但真实情况往往更复杂。很多这样的房子允许有限度甚至完全不允许提前看房,买家几乎是在“蒙眼下注”。而且,这类房屋常常长期无人居住,存在结构损坏、水电设施老化、甚至法律纠纷等问题。
尤其是如果你打算通过FHA贷款购买此类房产,还可能面临审批难、贷款被拒的问题,因为FHA对于房屋状况有明确标准。捡漏本无错,但前提是你能承受风险。否则,一时的“低价”,很可能换来漫长的修复和无法预料的额外支出。
“在好街区买最差的房子”曾是美国房产投资的经典策略,逻辑是靠周边环境拉升房产未来价值。然而这套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买家,特别是刚需买家或者首次置业者。
一方面,这类房屋往往面积小、格局老旧、维修成本高,住起来并不舒适。另一方面,即便地段优越,如果房屋条件不佳,转手时也不一定能吸引高端买家。除非你不打算自住,或者愿意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社区整体提升的周期,否则这条建议可能并不现实。
与其执着于地段好但房子糟的选择,不如寻找那些综合条件较为平衡的住宅——环境、户型、维护状况俱佳,更适合长期自住或稳定出租。
找一个熟悉你目标街区的房地产经纪人,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也容易限制你的选择范围。在美国很多城市,临近街区之间的差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巨大,有时仅仅隔一个街区,价格就差了一大截,但房屋品质却差别不大。
如果你的经纪人只聚焦某一两个街区,可能错过更合适的机会。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寻找一位对整个区域都有了解,能从宏观市场出发、并结合你预算和需求做出客观分析的经纪人。专业不应只是“懂地段”,更应体现在帮你打开视野、争取最优解的能力上。
本文“美国买房别被误导:这四条建议千万别信”由环球奢华家园整理提供。美国买房建议多如牛毛,但并非每一句都值得采纳。做决定之前,唯有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预算与风险承受力,理性判断,才是避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