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买房,首付款往往是最难跨出的第一步。当你看到动辄几十万美元的房价时,心中难免会产生疑问:没有大笔积蓄,真的能买房吗?更令人困惑的是,很多美国人似乎并不热衷存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我们忽略了某些“隐藏通道”?这一切答案,或许并不像你想的那样遥不可及。
在美国,很多人的薪资都直接打进主账户里,日常支出也全都依赖同一个账户。但这恰恰是最容易“存不下钱”的原因之一。因此,想为买房存钱,第一步就是设立一个专门的购房账户。
这个账户不需要高利息,也不需要多复杂的投资逻辑,目的只有一个:固定时间转账、定量积累。无论是工资到账后的固定比例转账,还是每月设定一次强制“自己给自己发奖金”,都能减少你不经意的消费行为。设立目标,看到进度,其实比你想象中更有动力。
房价上涨的焦虑感,会让一些人尝试通过投资来“加速存款”。例如,有人选择短期进出股市、购买加密货币,甚至买入高波动性的基金,希望三五年后收益翻倍。但这条路未必适合为买房而存钱的人。
原因很现实:股市的不确定性太高。一旦你到了该出手买房的时候,结果资金被套在下跌的市场中,你可能错过心仪房源,甚至彻底打乱整个购房节奏。
相比之下,高收益储蓄账户(HYSA)或者货币市场账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增长方式。虽然利息不高,但好在本金安全、流动性好,适合为期两三年的买房资金管理。
你知道吗?现在在美国,连房租都能换首付了。
一个名叫 Bilt Rewards 的平台,允许你通过日常缴纳房租来积攒积分,这些积分日后可以转换为现金,直接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换句话说,你租的不是房子,而是在为买房积累资源。对年轻人和刚开始工作的群体来说,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过渡。
另外,还有平台如 HomeFundIt,本质上是一个“首付款众筹”工具。你可以通过它设立一个买房项目,邀请亲友支持,甚至参加促销活动(如达到一定金额可获赠额外奖励)。对于打算结婚置业、或家庭资源较丰富的人群,这是另一种有趣且实用的筹资方式。
除了自助,“被帮助”也是现实路径之一。在美国,很多地方设有政府支持的首付款援助计划,尤其针对首次购房者、中低收入群体,甚至特定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等)。这些补助金不一定需要偿还,有些是无息贷款,有些是购房后住满几年就豁免的“赠款”。
例如,加州、德州、佛罗里达等地都有这类项目。你只需要在住房部门官网搜索关键词“down payment assistance”,即可找到本地的具体方案。有些州还有专门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一对一指导你申请流程。
此外,合理调整自己的预扣税比例,让税务退款变得更“可支配”,也是一种变相积累首付款的方式。如果你本来每年都有退税,可以考虑将部分退税用于房屋专项储备。
部分美国人为了早日上车,考虑动用401(k)或IRA退休账户中的资金作为首付。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快捷方式,毕竟这笔钱是“现成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首次购房者从IRA提取资金是可以免罚金的。
但问题在于,一旦退休账户被“提前消费”,未来的养老保障就可能受影响。特别是如果提取后没能如期买房,或房产价值未能按预期上涨,损失可能双倍。
所以,如果确实考虑这一步,强烈建议先咨询注册财务规划师,评估自己未来的养老金补充计划,避免因一时“上车”导致长期陷入财务困境。
在美国,确实有一部分人并没有长期储蓄习惯,但却成功买到了房。他们大多依赖以下几个要素:
● 家庭援助(gift money):父母赠与部分或全部首付,在美国很常见;
● 零首付贷款项目:如VA贷款(军人家庭)、USDA贷款(部分乡村区域);
● 银行个性化贷款审批:部分买家凭稳定收入和良好信用,谈成低首付;
● “先买后租”:有平台允许你先签购房协议,再短期租住,期间存够首付后完成购买。
看似洒脱,其实背后依旧是制度与资源的配合。所以说,真正买得起房的,并不是那些完全“随性”的人,而是会在关键点上做出规划和选择的人。
本文“在美国怎么存钱买房?那些不存钱也能买房的人是如何做到的?”由环球奢华家园整理提供。买房这件事,不只是比谁存得多,而是看谁更早懂得规划、合理利用工具与资源。或许不是一步到位,但每一步都算数。